十堰致遠教育:當心,好母親也會傷害孩子心靈
日期:2018-11-26 閱讀:1811■好母親對孩子的教育,應該是順其自然、順應真實生活的教育,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心靈助長。
■如果孩子在母親的過度保護下失去面對不完美、面對失敗的學習機會,就難以形成面對不完美和失敗的能力,就會出現各種適應性障礙。
■高學歷的強勢母親要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示弱,降低對孩子的期望,發現孩子的閃光點,否則容易扼殺孩子的潛能,壓抑孩子的發展。
地球人都知道,對孩子的漠視、暴力、強烈的控制欲,對孩子缺少愛,都會傷害孩子的心靈發展。于是,大家都爭當“好母親”:給孩子無私的愛、無盡的鼓勵、無限的期望,自己也追求形象完美,追求事業成功,追求做生活的強者,希望能給孩子無邊的幸福,
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最新研究發現,這樣的“好母親”,也會給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傷害。因為這樣的“好母親”對孩子的教育,往往不能順其自然,違背了生活的真實。只有順其自然的、順應真實生活的教育,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心靈助長。
母親營造幸福 孩子卻丟了幸福感
案例:歡歡該斷奶了。為了讓歡歡愛上吃飯,媽媽給歡歡的粥碗里放上白糖。歡歡果然喜歡上了吃飯喝粥。從此,歡歡每次喝粥都不離糖,而且需要的糖越來越多。后來歡歡長大了一歲,媽媽意識到糖吃多了不好,開始決定吃粥不放糖了。可是,歡歡剛嘗了一口媽媽特意熬得香噴噴的粥就吐了出來,連聲說“不好吃,不好吃”,還一把推翻了粥碗。
解析:和歡歡媽媽一樣,很多母親都在不遺余力地為孩子營造幸福,讓孩子的生活比蜜甜。可是,從小給孩子太多的幸福,就會產生邊際效益遞減。比如,當你極度口渴的時候,喝的第一杯水是感覺最好的,當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時候,就是到了“邊際”,這時候再繼續喝下去,會越來越感到不好。幸福感也是這樣,過了邊際就會遞減。所以,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會找不到幸福感。有人把這種越幸福越不知道幸福的現象,叫作“幸福遞減律”。幸福都是相對于痛苦而言的。所以,讓孩子適當地體驗痛苦,比如分離的痛苦、失敗的痛苦、失望的痛苦,乃至饑渴的痛苦、勞累的痛苦,等等,這些痛苦的體驗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幸福。
母親營造的完美 讓孩子遭遇不完美
案例:娜娜剛上幼兒園,卻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,說幼兒園小朋友們總是吵架,不是好孩子,自己不愿意和壞孩子在一起。一個小女孩,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?原來,娜娜的媽媽是知識分子,說話做事處處講個體面。她認為這樣才能維護完美的形象,營造完美的生活。但是,生活并不完美,居家過日子更是難免紛爭。于是,為了講究體面,為了維護完美,夫妻沖突起來她首先是隱忍,實在忍不住了,就緊緊地關上房門吵架,不讓孩子看到。媽媽平時給孩子灌輸的都是,吵架不是好孩子,吵架的孩子沒人喜歡。
解析:當然要避免成人的沖突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影響。但是,有些母親即便與丈夫發生爭執也躲在屋里吵,仍要在孩子面前假扮和諧。可是孩子不是傻子,再小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母親掩藏在和諧背后的痛苦。但是,面對母親的假扮和諧故作完美,孩子會感到困惑,失去了學習面對不完美的機會,難以形成面對不完美的能力,就會出現各種適應性障礙。于是,難以適應生活成了孩子心靈上最大的不完美。所以,與其給孩子假造一個脫離社會的“真空環境”,不如讓孩子慢慢懂得不完美才是生活的本色,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適應生活。
母親培養自信 導致孩子不自信
案例:電視里,“星光大道”的演播大廳,第一輪節目完了,一個娃娃被淘汰了。幾歲的娃娃難免淚水漣漣,老畢請上孩子的媽媽來安慰孩子。令人大出意外的是,媽媽上來了就說:“兒子你是最棒的!”明明第一輪就被淘汰了,媽媽開口就說孩子是“最棒的”,這不是欺騙孩子嗎?懵懵懂懂中,娃娃似乎對媽媽的安慰并不買賬,還是流眼淚,還是一臉的不自信。
解析:生活中,這樣一味肯定自己孩子最棒的母親并不少見,于是孩子就不能接受自己很多時候并不最棒的事實。比如孩子參加活動,如果僅因努力嘗試就得到獎勵,那他們就沒有機會學會面對失敗了。自信來自于戰勝困難和走過失敗,一味盲目地鼓勵,只能讓孩子更加不自信。所以,我們要看到,自信就是對自我價值的確信和肯定,而不是因為“我最棒”,要讓孩子懂得,哪怕不是最棒,哪怕失敗了,自我也是有價值的。給孩子肯定和鼓勵要根據當時的情境,要具體,要恰當,比如可以肯定孩子為了比賽克服了那么多困難,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好樣的。
無私的母親 培養出自私的孩子
案例:嘉嘉剛上小學,卻有能力在公共汽車上給媽媽搶占座位了。每到這時,媽媽總是幸福地把嘉嘉摟進懷里。多年來,嘉嘉喜歡吃的,媽媽一口不沾;嘉嘉想要的,媽媽一律滿足。為了孩子,無私的媽媽可以不顧自己的一切。所以,看到嘉嘉給自己占座,媽媽有一種得到回報的感覺。可是有一天,母子倆上車的時候,只有一個座位。媽媽剛想重溫坐下來的幸福,嘉嘉卻快步搶占了座位,一屁股坐下來獨自享受。媽媽不由得心生疑惑:無私的母愛怎么培養了一個自私的家伙?
解析:事情就是這樣,無私的母親常常會培養出自私的孩子。因為母親的所謂無私,實際上是以孩子為中心,剝奪了孩子與他人分享的經驗,日益強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,讓孩子心中沒有他人,只有自己。再往深里說,母親這樣的所謂無私,并非真正的無私,只是在親子之間放棄了自身利益,實際是為了自己的孩子,也是為了一己私利。孩子怎能不學會自私?所以,真正無私的母愛,是讓孩子從小懂得關心他人,比如不管吃什么都要先分給爸爸媽媽一份。這樣,成人的“自私”,反而會讓孩子學會無私,學會心中有他人。
強勢的母親 培養出弱勢的孩子
案例:初中生曉強學習成績一直不好,而且越來越自卑,越來越懦弱,不僅對學習完全失去信心,連和同伴交往都成了問題。因為曉強的媽媽太強勢了。曉強媽媽學歷很高,在科研單位工作,性格特別要強,事業上很成功,還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,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這樣的媽媽自然對兒子期望非常高。曉強3歲的時候,她就買了一套兒童智力訓練叢書開始了對兒子的訓練。起初的訓練還有效果,隨著媽媽不斷提高標準,曉強有點跟不上,于是,媽媽的不滿就開始了。由于媽媽自己太棒了,好勝心太強了,對曉強總是不滿意,總是批評甚至打罵。結果是惡性循環,曉強學習更糟糕了,對什么都沒有了信心,對什么都沒有了熱情,只剩下了自卑、怯懦、軟弱和退縮。
解析:強勢的母親常常培養出弱勢的孩子。因為母親對孩子期望過高,容易扼殺孩子的潛能,壓抑孩子的發展。而即便不直接給孩子加壓,強勢的母親本身就對孩子構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。更何況,強勢的母親對孩子的期望會更高,給孩子的壓力會更大。有調查發現,高學歷的母親喜歡拿自己作為孩子的比較對象,對孩子的要求會比一般母親更高,更難看到孩子的長處,會給孩子更多的消極評價,給孩子更多的消極心理暗示,所以對孩子多采取嚴格的教養態度,有的甚至近于苛刻。有這樣高學歷的母親,孩子還怎么強勢起來?所以,強勢的母親一定要意識到,自己的強勢,在教育孩子上未必是優勢,弄不好會成了劣勢。所以強勢母親要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示弱,降低對孩子的期望,就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,才會幫助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。
地址: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公園路58號(張灣電腦城旁家家樂公寓)
電話:0719-8228569,15549947177
Q Q:807747431(官Q) 2480467152(教育學院) 2835664406(咨詢)
QQ群:240317094
E-mail:zhiyuanjiaoyuzixun@qq.com
新浪微博:@十堰致遠教育,微信公眾平臺:zhiyuan-ED
十堰致遠教育咨詢有限公司,十堰致遠教育,十堰教育培訓 ,十堰定制式教育,十堰高考培訓輔導, 十堰中考培訓輔導,十堰中小學生培訓輔導,十堰學生學習,十堰有效學習,十堰學生培訓,十堰培訓, 十堰拓展培訓,十堰人才測評與生涯規劃,十堰留學游學,致遠,致遠教育